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植保技术 招商加盟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来源:郑州科濮生化有限公司植保推广部   发布日期:2018/12/2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属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是植物病毒中唯一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传播媒介为烟粉虱,因此也被称为烟粉虱双生病毒,可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最早是1964 年在以色列发现,该病毒主要通过“超极害虫”烟粉虱传播,可以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超过20 种植物易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影响。在之后的 30 年间,该病害迅速扩散到中东、地中海沿岸、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美国、中美洲、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双生病毒的传毒媒介——B 型烟粉虱入侵我国,入侵后种群迅速扩张,成为为害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甘蓝等蔬菜以及烟草、棉花等数 10 种重要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
     2002 我国台湾地区番茄上暴发了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随着两岸园艺种苗的频繁交流,该病害不到 3 年就传入大陆。2005 年秋,该病害首先在广西番茄主产区百色市田阳镇大面积暴发,2006 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也相继发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之后迅速扩展至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广东、重庆、云南、福建、辽宁和北京等地。浙江最早于 2006 年下半年在嘉兴、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估计对全省番茄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在 10 亿元以上。在江苏,2005年秋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江都、无锡番茄产区初现,并在江都的部分田块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后逐步扩展蔓延,危害日益严重。2007 年秋季,该病害在兴化市昭阳镇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上严重发生,田间病株率一般在 80 %以上,有的高达 100 %2008 ,河南大棚番茄大面积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最严重的有扶沟县、开封县、中牟县,病害发生面积为 2 700 hm 2,减产 30 %~80 %,且番茄品质严重下降。山东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也是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最严重的地区。山东农业厅组织的调查估计,200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面积近 1.3 hm 2 ,发病田病株率一般在 20 %30 %,严重的达 60 %80 %2009 年秋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北京主要番茄产区大兴大发生,严重影响到首都的蔬菜市场供应。


      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烟粉虱是由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 30 余种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害虫。在烟粉虱众多生物型中,B 型和 Q 型是两种为害最为严重的生物型,前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在美国发现,是国际公认的“超级害虫”;而 Q 型则是20 世纪 90 年代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首先发现,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的新的致害生物型,较B型具更强的传毒能力和抗药性。

     2001 年和 2003 年分别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发现了 B 型烟粉虱和 Q 型烟粉虱入侵我国,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单位也加入了对外来入侵烟粉虱的研究。据研究2003 年以前,在我国广大地区暴发为害的为 B 型烟粉虱,而 Q 型烟粉虱仅在云南、北京和河南的局部地区发现。20032007 年,Q型烟粉虱在我国湖北、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我国的中东部地区逐渐发生,并有快速取代 B型烟粉虱成为主要的致害生物型的趋势;而近期的监测发现,Q型烟粉虱已扩散到我国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西至青海,东到上海的我国广大地区,在许多地区,Q 型烟粉虱已完全取代了 B型烟粉虱。抗性监测发现,对大多数杀虫剂,特别是烟碱类杀虫剂,Q 型烟粉虱相较于 B型烟粉虱表现了极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是导致 Q 型烟粉虱取代 B 型烟粉虱的重要机制。发现Q 型烟粉虱扩散为害的同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伴随着暴发流行。也就是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暴发与当地烟碱类杀虫剂使用后导致 Q 型烟粉虱的暴发密切相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侵染过程:
     TYLCV经由烟粉虱侵染植物表皮细胞,经细胞内转运进入细胞核。TYLCV DNA在细胞核中开始复制、转录和翻译,新合成DNA和外壳蛋白组装成子代病毒。新合成病毒通过胞质通道或胞间连丝扩展到相邻细胞,达到系统侵染目的。在虫媒取食后又传播到其他植物,开始新的侵染循环。

     TYLCV在自然状态下由烟粉虱进行传播。该虫寄主范围广泛,通过取食且传毒持久,获毒饲育时间一般为0.5-1h后即可传毒。如果获毒饲育时间长达1-2d,则传毒效率更高。一旦获得毒性,就可连续传毒10-20dTYLCV在烟粉虱体内潜伏期为1d,并可在烟粉虱体内增殖,通过交配传递给交配对象或传给后代。浙江大学研究表明刚孵化出的烟粉虱雌性成虫产的卵是无害的,但长到第10天左右的雌虫产下的卵就会自带病毒。寄主在被侵染后1-2周可表现出症状。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机械摩擦接种,成功率不高,这也表明实际生产可能所谓的机械摩擦、农事操作等对病毒的传播有限,而主要是烟粉虱的传播。因此生产上抑制烟粉虱虫卵对病毒病具有实际意义。

     据浙江大学B型烟粉虱与TYLCV关系的研究表明,B型烟粉虱在遭侵染普通植株上饲毒30min时,就有40%的个体携带TYLCV DNA。当饲毒12h,带毒率即可达100%。传毒效率随烟粉虱个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虫口密度由每株1头增加到每株10头时,其传毒效率即达100%,传毒效率极高。

     无毒B型烟粉虱成虫在TYLCV侵染的普通植物上持续取食,与在健康植物上取食的成虫相比,产卵量增加2.2倍,寿命增加3.2倍。说明植物感染双生病毒后有利于B型烟粉虱种群的繁衍。而且感染病毒后植物叶片黄化,对烟粉虱具有更强的吸引能力,另有研究表明TYLCV感染烟草后,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受抑制,而这种抑制现象增加了对烟粉虱的吸引力。这种病毒与烟粉虱相互促进的特性,无疑更加剧了病毒病的爆发流行。因此控制病毒病的第一要务是控制烟粉虱。

     植物病毒侵染寄主后,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会阻碍寄主正常的生理代谢,在通常病毒行退绿花叶症状中,寄主细胞叶绿体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磷酸化作用减弱。研究表明,番茄受TYLCV侵染后,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比健康叶片显著降低,机理尚不明确。在对病毒症状进行治疗时,在抑制钝化病毒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提高叶绿体含量、稳定叶绿素分子结构的物质。这个自由发挥。


    关于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很多文章总结的比较全面,可以网上搜索借鉴下。这里需要提几点需要注意的:
    棚室防虫网选50-60目的效果较好,要防护全面。
    烟碱类杀虫剂抗性较大,加上烟粉虱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对虫卵没有效果,尽量选一些对虫卵孵化有抑制作用的杀虫剂。
烟粉虱喜温,冬季低温定植时可在定植前可以适当敞开棚口,进行冻棚处理,效果不错。
    栽培抗病毒品种,这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使用科濮生化1%香菇多糖水剂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0.01%芸苔素内酯水剂是目前防治病毒病的切实可行配方,连喷3-4次,添加植物营养藻福天下,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营养水平,增加抗逆性很有必要。
  返 回

Copyright 2014-2021 河南科濮生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长葛做网站
地址:郑州市五洲城D10-3061 电话:0371-65357156  本站已有人次访问